宣威火腿形似琵琶或柳叶,身穿绿衣,皮色腊黄,肉色红白相间,肉质滋嫩,香味浓郁,咸香可口,这种色香味形俱全的食物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的感受,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从吃的营养价值看,宣威火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适度的脂肪,有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11种维生素、9种微量元素,价值不可谓不高;从吃的方式来看,可蒸、可炒、可煮,可单独作为主菜,也可作为配菜,还可制作成火腿月饼、火腿糕点、罐头等,口感各异,种类不可谓不多。
从吃的情趣来看,既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供高雅人士细细品味,也可以进入普通人家,让市井小民大快朵颐,满足感不可谓不强;从吃的观念和礼仪来看,凡是以猪肉为肉食种类的民族,都可以取其食用,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从吃的感受来看,鲜、香、酥、脆、嫩、咸味回甜的口感,沁人心脾,回味不可谓不久。因此,作为一种商品,宣威火腿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食。
更为重要的是,宣威火腿充分体现了地方文化心理,带有满足某种精神与心理需要的特色。具体而言,在曲靖乃至云南,宣威火腿作为一种不愿轻易出手的美食,它是农户探视在外子女的珍品,它是小伙表达爱情爱意的礼物,它是农户看望招待亲朋好友的佳肴,它也是走出宣威的人们的经济支撑。
通过火腿,释放了人们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甚至悲欢离合之感,成为维系亲情、表示爱情、联络友情的一种介质和载体,也成为贫困人们走出大山的一座经济桥梁。可以说,正是这种情感与精神的力量,赋予了宣威火腿巨大的文化生命力。
给宣威火腿文化价值增添分量的是曲靖近现代革命历史。首先表现在宣威火腿作为一种重要食品,供给、支持了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在由云南发起的“护国”、“靖国”战争中,宣威火腿及其罐头为正义之师提供了丰富的军需供应。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二、六军团长征路过宣威,宣威火腿为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补充了部分给养。
其次体现在宣威火腿之乡为民主革命提供了人才供给。红军两次进入宣威都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有一大批宣威子弟参加了红军,后来成为杰出的军事领导者,如徐文烈将军。可以说由于宣威火腿的经济支持,大批宣威子弟得以走出宣威,在不同的领域为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建屏、徐文烈、浦在廷和浦氏三姊妹都是典型例子。这正是宣威火腿文化中爱国特色的渊源,这些你不懂的宣威火腿文化价值。
素材来源于:老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