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 防范非法集资,一起来Get知识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翻新变化和日趋复杂化的集资犯罪手段。非法集资依托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新型金融产品,经常借助不同“马甲”,呈现变幻莫测的“模样”,稍不注意,投资人便容易陷入“套路”之中。

非法集资犯罪是典型的涉众类犯罪,极易引发次生风险的严重社会危害性。非法集资的资金链一旦断裂,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被害人便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非法集资不仅侵害投资者的财产,更侵害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的特征?

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公开性: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社会性: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集资人的法律责任?

对非法集资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处集资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非法集资人为单位的,还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产停业,由有关机关依法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的常见罪名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滇ICP备2020008849号-1 滇公网安备 53038102530500号
微信公众号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资讯
客服时间: 9:00 - 18:00

滇公网安备 53038102530500号